热点资讯
业务范围 你的位置:顺达注册 > 业务范围 > 1917法国兵变:不把士兵当人,那只好造你的反了!| 循迹晓讲
1917法国兵变:不把士兵当人,那只好造你的反了!| 循迹晓讲发布日期:2024-09-02 06:19    点击次数:73

图片

主讲:三喵先生

策划:三喵先生

责编:马戏团长

全文约3000字 阅读需要8分钟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 Follow us

话说俄国的“特别军事行动”已经一小时二十二分零两年半了,眼看着世二军啃下一个小村庄都费老鼻子劲,战争结束更是遥遥无期,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状况。军队长时间进行这样无意义的牺牲,很容易军心不稳发生兵变。

大家不要以为兵变是古代朝廷军阀才会发生的事情,近现代历史中兵变一直就没断过。去年普大厨的瓦格纳集团差点打到莫斯科,那就是一次典型的兵变。而且兵变这事儿也不只是俄国的专利,英法历史上这样的兵变也不稀奇。

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的焦灼之时,法国军队在自己的国土上就进行了一次兵变,这次兵变一度让巴黎近郊的防御空虚,德军可以趁虚而入一举在战争中取胜,但兵变发生的如此突然,连德军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,就白白错失机会溜走。这次兵变到底怎么回事?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。

图片

◇ 图为1916年凡尔登战役中的法国士兵躲避炮火的瞬间

图片

◇ 图为索姆河战役中的法军

图片

◇ 图为一战中各国士兵的装备 图由三喵先生提供

1917年春天,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进行到了第四个年头。法国军队在前一年经历了噩梦般的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,战线虽然大体稳定,但法军部队伤亡惨重,而且得不到轮换,就只能在暗无天日的战壕里坚守。

图片

◇ 图为战壕中的法军士兵

图片

◇ 图为一战中的法军士兵

如此情况下法国军队的士气本来就非常低落了,他们的指挥官尼维勒还寄希望于一次快速的攻势打破前线的平衡,当然这次攻势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,潮水一般冲锋的法国步兵迎面撞到严阵以待的德军机枪口上,损失惨重。整场攻势法军光阵亡就三万多人,总伤亡超过十八万,军队的医疗后勤完全崩溃了。

图片

◇ 图为罗贝尔·乔治·尼维尔(1856年10月15日——1924年3月22日),法国炮兵军官,一战爆发后,他被任命为西线法军总司令

对于前线将领而言,死伤的士兵只不过是冰冷的数字和一个个陌生的姓名,但对于士兵而言绝非如此。前线军官明知道靠着血肉之躯向机关枪冲锋就是找死,为什么要让士兵执行这样的命令呢?攻势开始第二天,法军第108团就有十七名士兵开小差,他们以醉酒为名拒不听从进攻命令。随后这种情况迅速蔓延,第二殖民地师一整个团拒绝执行命令了,然后整个师紧随其后,喝醉酒的士兵拒绝回到战壕。

图片

◇ 图为1917年,攻破阿尔贡境内的兴登堡防线之后的废弃战壕内白骨化的士兵尸体

图片

◇ 图为1916年法国北部战场上的一支被炮弹破片撕掉的断手

法军高层一开始没太当回事儿,派出了有威望的军官在基层部队进行劝说。如此举措在当时似乎立刻见效,法国军人保证执行命令,可是来自上层的命令依然荒唐,还是要求法国军人用血肉之躯对抗德国人的机关枪,而战壕里的情况一点都没改善。法国士兵很快就不干了,他们很具体地提出了几项要求,这包括不要自杀式进攻,合理的假期,适当的医疗条件,更好的补给和休闲场所,法军高层继续装瞎,不把士兵的要求当回事。

图片

◇ 图为一战中准备开赴前线的法军步兵

既然如此,绝望中的法国士兵开始了更大规模的兵变。前线的士兵们拒绝向长官们行礼,大规模脱离前线,面对来劝说他们的长官,士兵们也不再理会,甚至会直接把长官枪杀。离开前线的士兵向着巴黎逃去,一路上遇到人就发出咩咩的羊叫,以象征自己就如同待宰羔羊一般的可怜命运。

当时法国士兵当中已经有不少和平主义者,他们主张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战争,如此想法在战壕悲惨的环境中获得了非常多的拥趸。很快地,和平主义者们写的小册子在军营里疯狂地传播,影响了相当多的法国军人。而在当时也有一部分俄国士兵在西线协同法军作战,他们被称为“俄罗斯远征军”。

图片

◇ 图为1916年,俄军乘坐喜马拉雅号抵达法国马赛

此时俄国国内二月革命已经爆发,沙皇已经被推翻,而布尔什维克也在谋欲夺取权力。消息传到法国,这群俄国人有一部分不淡定了。第一俄罗斯旅发动了叛变,他们成立苏维埃和人民公社以对抗军队高层,而当时还忠于法国的其他俄国军队马上对第一俄罗斯旅进行了炮击,此事传开来之后就成了“法军在后方对轰”。

图片

◇ 图为一战西线法军的220加农炮

图片

◇ 图为1916年的一队法军龙骑兵

更有不怕死的,第370团劫持了一列开往巴黎的火车,他们准备直接去给法国政府来个斩首行动,杀了政府官员,夺了鸟位,一劳永逸地解决战争。但是路上遇到了一支仍然忠于法国的骑兵部队遭到截杀。此时,从前线到巴黎,法国军队基本上是瘫痪的状态。

到了五月底六月初,前线已经有一半的法军部队公开哗变了,至少五十个师受到影响,波及的士兵保守估计有十万人以上,至于其他法军部队,军官们也不能确定谁是可靠的。前线距离巴黎只有几十公里距离,绝对可靠的部队只有两个师,如果此时德军抓住机会来一次突击,巴黎铁定会沦陷,战争也就结束了。

而法国也深知前线兵变的消息传开来意味着什么,在当时采取了非常严格的信息管控,兵变的消息没有第一时间传出去,对面的德军零零星星地听说法国军队哗变,还认为只是小规模的兵变,只是发动了一次小小的进攻就浅尝辄止,放弃了整个战争中可能是最好的攻克巴黎机会。而就在德国人犹豫不决之时,对面的法国人也在焦头烂额收拾兵变的残局。

图片

◇ 图为亨利·菲利浦·贝当(1856年4月24日-1951年7月22日),法国陆军元帅,维希法国国家元首

之前兵变的核心原因在于司令官尼维勒不负责任地发动攻势,那就把他撤掉,换上凡尔登战役的英雄贝当。贝当上任之后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,首先他走访了接近九十个师,积极听取士兵们的意见,并马上采取措施尽可能满足士兵的合理要求,比如尽量不让士兵承担危险性的进攻任务,改善战壕的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等等,答应士兵每四个月可以有七天固定假期,至于法国士兵最喜爱的红酒,贝当也敞开供应。

图片

◇ 图为正在吃饭的法军

图片

◇ 图为正在领取补给的法军

这么一来算是把士兵们稳住了。至于那些叛乱的带头人,贝当则是无情镇压。他成立了军事法庭去审判挑起叛乱的人,而被告被剥夺了辩护权和上诉权。因为很多叛乱都是士兵们集体的行为,很难找出真正的负责人,贝当就用类似古罗马“十一抽杀律”的办法,在哗变部队中随机抽出一部分人上军事法庭。最终按照法国官方的说法,总共逮捕两万三千多人,其中三千两百余人因为叛变而被定罪,总共处决五十余人,但这肯定是大大缩水的数据。一些被处决者并非以叛乱的罪名被逮捕,而是胡乱安了个别的罪名。而更多人甚至未经审判就被草草处决,之后被冠以“阵亡”的名义。

图片

◇ 图为法军行刑队正在枪决一名参与兵变的士兵

贝当对法国人如此不客气,对俄罗斯人也同样。俄罗斯远征军遭到了彻底清洗,许多军官和士兵死于非命,当然也有幸存者,比如日后二战期间苏联元帅马林诺夫斯基,就是其中的幸存者。

到了1917年6月末,这次兵变基本被平息。法国从此往后对自己的军队彻底丧失了信心,转而希望新参战的美国来扭转战局。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,这次兵变被法国政府给刻意隐瞒,不管是民众还是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学者,都对此事知之甚少。1957年法国导演库布里克以这次兵变为原型拍摄的电影《光荣之路》,都只能在德国取景拍摄,而且电影还不能在法国上映,理由是“玷污了法国的荣誉”。直到1975年法国的艺术和政治松绑了,电影才能在法国放映,这距离那次兵变已经差不多六十年了。

图片

◇ 图为库布里克导演的电影《光荣之路》海报

1917年的法国兵变差一点就让德国赢得了战争。当时的法国可是世界上第一流的工业国,但整个国家完全无法应对全面战争,而且指挥官昏了头坚持全面进攻,这才让士兵忍无可忍。所以,兵变这种事儿并不存在“某国特色”,毕竟士兵也是人,你让他们受尽没有必要的苦难,去毫无疑义的牺牲,兵变就是必然的事情。

如果说1917年法国的兵变离我们过于遥远,那么这次乌克兰战争中瓦格纳部队的兵变就是实打实的例子。所以古人云:“兵者凶器也,君子不得已而用之。”在这种情况下,大帝还在往乌克兰添新的炮灰想要一把梭哈赢得战争,这脑回路真不是盖的。要不怎么说人读历史不能光拣好的看不看教训呢,大帝如此执着,在以后也大概率会是别人的教训了。

*本文首发于「循迹晓讲」公众号 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

*配图源于网络,若有侵权,后台联系删除

(END)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